欢迎来到中国科研数据库!
热门搜索关键词:开题申请结题申请立项查询结题查询

课题引领
首页 > 课题研究 >正文
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
2021-4-5
一、 课题的提出: 
(一)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
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早在1983年,邓小平同志就作出了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”的指示。这“三个面向”的指示,既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,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。在这“三个面向”中,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”是核心。它的内涵包括:首先,教育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,担负起提高国民素质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;同时,它也要求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,要求教育成为新型的现代教育,而现代化的灵魂就是高效益,即在相同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投入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收益。
 目前,改革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,“现代课堂教学”的研讨蓬勃开展,各地区都在探讨如何实施现代课堂教学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。但现代课堂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,各个地区、各个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,因此,研究出一套适应自己学校实际的评估方法,有利于促进学校现代课堂教学的开展。
 (二)我校教学现状
 目前,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,是完成教育教学
 目标,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、主阵地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由于种种原因,当前我校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思想陈旧、教法单一、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。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法,他们出于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而废寝忘食地工作,教学上出现了“四多”的现象,即“讲得多、作业多、考试多、资料多”,而这是一种偏向于“背书”的教学法,机械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,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。师生们加班加点,取消了节假日,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,而且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一些学生甚至变得沉闷、厌学,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。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,也难以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。
 (三)“优化课堂教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”的理论思考
 首先,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应该如何界定。学生是应该有一定的课业负担的,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劳动,要学到真正的科学文化知识,就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,这“一定”的时间和精力是应该的,也是必要的。我们这里所说的是“过重”的课业负担,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,学生本来可以不用付出的精力和时间。如果我们把学习一定量的知识应当用的时间和精力设为一个常数N,而由于各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不同,有的只消耗了N,而有的消耗了N+x,有的消耗了N+x+y,有的消耗了N+x+y+z甚至更多,那么,这x、y、z就应该是我们所说的过重的课业负担。这些负担有些是有形的,如过多的讲课、补课,过多的作业、练习,过多的考试、资料等,以至消耗了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;有些是无形的,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,升上一所好大学,将意味着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,学生的学习是与考试成绩、升学、就业等联系在一起的,因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的沉重的心理负担。在这些负担的压迫下,学生只得压抑自己的天性,放下自己的爱好,成天捧着书本,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,我们培养出来的,也只是书呆子,背书工具。  早在七十年代,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。他指出,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学过程的“各组成部分”,提高教学效果的“措施体系”,在此基础上探讨“教学过程最优化”的方法;既能提高教学效率,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。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,改革目前存在的陈旧的课堂教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,便成了亟待研究、解决的问题。
 如果我们改变教学观念,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大纲,认真研究教材,认真研究学生,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,尽量提高单位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学效率,把原本应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、原本应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就在课堂上解决,精选作业和练习,这样就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,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。
 二、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:
 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,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,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、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、民主平等的师生观,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,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,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,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。
具体内容:
1、通过调查研究,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;
2、通过理论学习,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,树立现代课堂教学新观念;
3、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,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;
 4、构建优化课堂教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。
 三、课题含义及有关概念的界定:
 优化课堂教学,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,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,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,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、精力的投入,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。
 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:
 1、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、能力的形成、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,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。
2、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,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。  3、学生之间、师生之间应是民主、平等的和谐的关系,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、严肃的,又是生动的、活泼的,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,又有充分和情感交流。
 4、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。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,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。
 5、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密切,可根据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,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。
 6、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,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、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 四、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: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高一、高二年级各班。将各班以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参照,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后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。所有文化课学科均参加本课题研究,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。
研究方法:
 1、调查研究: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教学现状及教师现状,并分析成因;通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。 
 2、文献研究: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、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。
 3、实验研究:把所形成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投入实践,进行实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。
 4、经验总结: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,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。
 五、研究周期及研究计划:
 1、“优化课堂教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研究”预计从1998年5月—2000年12月共两年半时间。
2、主要研究阶段:
 (1)、1998年5月—1998年12月 宣传阶段。通过调查研究,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,分析成因,写出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。同时,通过教研活动、会议,宣传课题。   (2)、1998年11月—1999年3月 理论学习阶段。通过有关的理论学习,转变教师的观念,使教师对“优化课堂教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。同时,各学科研究设计具体实施方案。
 (3)、1999年3月—2000年10月 方案实施阶段。各学科对比实验,做好记录,随时调控。教科室做好测评工作,构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。
 (4)、2000年10月—2000年12月 结题。后期总结,有关专家鉴定、论证。
 六、实施课题研究前后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结果对照:
 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,实施前共发出了285份问卷,收回有效答卷280份;课题研究即将结束时展开了一次调查,共发出321张问卷,收回有效答卷318份。两次调查结果对照如下:
 1、是否喜欢听老师的课:实施前,答“喜欢”258人,占92%;答“不喜欢”22人,占8%;实施后,答“喜欢”307人,占96%,答不喜欢11人占4%。
 2、教师上课是否拖堂:实施前,答“经常”25人,占9%,答“偶尔”219人,占78%,答“无”36人,占13%;实施后,答“经常”6人,约占2%,答“偶尔”66人,占21%,答“无”246人,占77%。
 3、课间休息是否做作业:实施前,答“经常”30人,占11%,答“偶尔”202人,占72%,答“无”48人,占17%;实施后,答“经常”12人,占3.7%,答“偶尔”124人,占39%,答“无”182人,57.3%。
4、课堂教学内容:实施前,答“难”46人,占16%,答“易”28人,占10%,答“适中”206人,占74%;实施后,答“难”16人,占5%,答“易”64人,占20%,答“适中”238人,占75%。
 5、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:实施前,答“多”103人,占37%,答“少”45人,占16%,答“适中”132人,占47%;实施后,答“多”33人,占10.5%,答“少”32人,占10%,答“适中”253人,占79.5%。
 6、完成课外作业时间:实施前,答“1小时”112人,占40%,答“2小时”136人,占49%,答“3小时及以上”32人,占11%;实施后,答“1小时”193人,占60%,答“2小时”120人,占38%,答“3小时及以上”5人,约占2%。
 7、家长所购资料:实施前,答“10本以下”29人,占10%,答“10-19本”115人,占41%,答“20本以上”136人,占49%;实施后,答“10本以下”160人,占50%,答10-19本79人,占25%,答“20本以上”79人,占25%。
 8、对学习的态度:实施前,答“喜欢”123人,占44%,答“一般”122人,约占44%,答“厌学”35人,占12%;实施后,答“喜欢”238人,占75%,答“一般”64人,占20%,答“厌学”16人,占5%。
 9、是否参加校外提高班或请家教:实施前,答“参加”62人,占22%,答“未参加”216人,占78%;实施后,答“参加”60人,占19%,答“未参加”258人,占81%。
 10、 除做作业外的课外学习时间:实施前,答“0小时”16人,占6%;答“1小时”169人,占60%,答“2小时”72人,占26%,答“3小时及以上”23人,占8%;实施后,答“0小时”16人,占5%,答“1小时”199人,占63%,答“2小时”90人,占28.3%,答“3小时及以上”13人,占4.7%。
 11、听课的专心程度:实施前,答“专心”209人,占75%,答“较专心”59人,占21%,答“不专心”12人,占4%;实施后,答“专心”280人,占88%,答“较专心”31人,占10%,答“不专心”7人,占2%。
 12、 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:实施前,答“独立完成”120人,占43%,答“讨论完成”110人,占39%,答“部分抄袭”38人,占14%,答“全部抄袭”12人,占4%;实施后,答“独立完成”的190人,占60%,答“讨论完成”95人,占30%,答“部分抄袭”27人,占8.5%,答“全部抄袭”的6人,约占1.5%。
 13、学习方法:实施前,答“合理”141人,占51%,答“一般”113人,占40%,答“不合理”26人,占9%;实施后,答“合理”206人,占65%,答“一般”95人,占30%,答“不合理”17人,占5%。
 14、对考试的态度:实施前,答“积极”103人,占37%,答“无所谓”124人,占44%,答“反感”53人,占9%;实施后,答“积极”190人,占60%,答“无所谓”95人,占30%,答“反感”33人,占10%。
 从调查的结果看,在课题研究前,我校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业负担虽然比我们预先想象的要好一些,但也还是较为严重,应该说,改革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;实施课题后,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一些好转,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,课业负担比以前有所减轻,而且学习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。
 七、课题研究的成果:
 1、形成了成都高新实验中学《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标准》、《优化课堂教学的说课评价细则》、《优化课堂教学的评课细则》;
2、从两次调查的数据对比(见六)情况看,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了较大的改观,学生比以前更爱学习,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减轻  3、2000年10月,市教科所普教室到我校视导,2000年12月,教育专家到我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,他们一共听了60多节课,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较高的评价。 
 4、1999年—2000年,我校教师多次参加成都市、高新区的现代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几位参加市级比赛的教师均获得了好名次,其中刘小平(语文)、陆咏梅(生物)、钟颖(历史)、吴明平(语文)均获得市一等奖,参加工作仅三个月的陈歆(语文)也获得了市级二等奖。在参加高新区的赛课活动中,同样成绩斐然。以上赛课成绩的取得,与我校开展课题研究有直接的关系。
 5、1999年—2000年,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,我校教师写出了大量很有学术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,经过粗略统计,其中在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和区级学术刊物上的文章共有60余篇。
 这些成果的取得,与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后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密不可分。
 八、优化课堂教学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思考:
 1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,努力提高师德素质和能力素质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,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,教学方法不得当,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直接原因。如果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变,那么优化课堂教学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就是一句空话。所以,我们的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,转变传统教学观念,思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,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念。为此,课题组将组织教师进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,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,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。同时,还要求课题组老师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育教学论文,并且学校多次组织论文交流活动,使全校上下形成了好学进取的浓烈气氛。
 2、 学校领导要为“减负”创造良好的环境。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工作,不应仍按传统意义上的的“好教师”的标准。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,就应象“老黄牛”一样,成天辛勤地工作,从来都没有闲着的时候。只要一有时间,他就会出现在教室里,出现在学生面前。早上他最早到校,晚上他最晚回家,回家后他仍然要备课、查阅资料、批改作业到深夜。这种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可取的,但如果工作效率低下,只是靠时间和精力去“堆”,那么即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,也是不值得提倡的。学校领导也应转变观念,大力宣传新型教师的形象,按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。 
 3、 以学生为本,优化课堂教学过程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,认真进行教学设计,要把握学生的知识、能力、思想、情感和学法等实际,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,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,将教学诸要素有序、优化地安排,形成教学方案。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、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。要改变“教师讲,学生听”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,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,如阅读、讨论、练习、实验、表演等,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、动脑思考、动手操作、动口表达。一般地说,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一堂课中不应低于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(这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定),并且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。
 4、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,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。 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,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,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提高学习能力。我们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,坚持多法结合,优化组合。同时,为提高教学效率,教师要熟悉常用教学媒体的性能,熟练操作常用教学媒体,逐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,积极使用现代媒体。当然,教学媒体的使用要恰当,讲求实效。
 5、 加强学法指导,提高学生学习效益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,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。教师不能仅满足于“反正该我讲的我已讲到了”,而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,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,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,以便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,增强学习的兴趣。
 6、 精心选择练习题,及时反馈评价。
通过研究我们发现,练习题量的多少并不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的,如果学生内心反感,无论做多少练习题都是无用的。我们教师应该想到,学生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的,并不只是你的这一门学科。实际上,我们教师多布置的作业中有许多都是机械重复的,做多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,产生反感心理,反而影响他正常地掌握知识。所以,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事先一定认真考虑,精心选择,争取每一个知识点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练习题,学生认真做,仔细体会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做的练习题,从中发现问题,并给予指导。切忌作业练习一大堆,学生为完成任务马马虎虎地做,教师收到作业后辛辛苦苦地改,作业发下后学生往书包里一丢,就万事大吉了。